【青岛晚报】重新认识《姊妹易嫁》
2021.03.29 星期一
《姊妹易嫁》是一出经典爆款。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乡下演《姊妹易嫁》,观众们很激动,台下大喊‘打赏了! ’村民就抬着挂红绸子的半匹猪上台打赏。台上台下都很欢乐! ”
青岛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时隔18年,复排吕剧经典《姊妹易嫁》,导演龚鲁阳回忆这出吕剧爆款曾经风靡戏台。如今,《姊妹易嫁》重出江湖,在永安大戏院、梦幻剧场连开四场,吕剧戏迷成群结队欢喜看戏,“我们老姐妹们从市里各个地方来看《姊妹易嫁》! ”“抢”到首场演出门票的老戏迷郝盛云忍不住都哼上几句,“特别希望能看到更多好戏、老戏! ”
“我们讲文化自信,首先要把民族的经典发扬传承,吕剧就是其中之一。 ”青岛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青岛市歌舞剧院院长张乐群表示,复排吕剧大戏有一定市场压力,但是,要传承发扬戏曲,要给专业吕剧演员保留舞台,要为老戏迷们送出文化服务,复排吕剧经典还会继续。 “《姊妹易嫁》没看过瘾,我们院线还要推出‘青岛有戏’专场,上演更多好戏。 ”
曾经有多火?
戏迷“打赏”抬着半匹猪肉上台
说起吕剧,《姊妹易嫁》是必须要提及的经典爆款。龚鲁阳介绍,这出戏从编创到演出,时代久远,“最初是根据 《聊斋》的故事改编创作的。《姊妹易嫁》的故事还曾在香港拍成了电影。 ”作为重点保留剧目,多年以来,《姊妹易嫁》是各专业、民间吕剧团体都会演出的,而且很多票友也在演唱。 “在众多剧目中,《姊妹易嫁》特别受欢迎。 ”
《姊妹易嫁》的故事很简单:素花、素梅是姊妹俩,素花自幼与牧童毛纪订婚,长大后,因嫌毛纪贫穷,在迎娶之日,不顾旧日情义,拒绝前去完婚。素梅激于义愤,并感毛纪忠诚,愿代姐出嫁,在上轿时,她知毛纪已得中状元。此时素花羞愧难当,后悔不己……
“故事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还是‘戏包人’的好戏,容易叫好。 ”龚鲁阳说,《姊妹易嫁》很接地气,也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岛市吕剧团经常上演的剧目。 “李云超老先生在上世纪的演出,在岛城很出名。 ”
龚鲁阳很清晰地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吕剧迎来了又一次春天,吕剧演员们在各个村子之间巡演,到哪儿都是人山人海,经常会被留下加演。其中《姊妹易嫁》尤其火爆,演出结束,台下不仅有掌声,还会有人大喊“某某打赏了! ”村民就高高兴兴抬着半匹猪肉上台打赏,“猪肉上都挂着红绸子! ”演员和戏迷们在不断的打赏声中,情绪高涨,“《姊妹易嫁》讲的故事,很符合老百姓的价值观,也为观众提供了文艺娱乐。 ”
在档案记录中,2004年,岛城吕剧演员史萍演唱的《姊妹易嫁》等5个唱段,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播出。之后,岛城 “乡音乡情”送戏下乡,《姊妹易嫁》与《墙头记》《借年》《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等也曾是重点巡演剧目。
导演龚鲁阳在为演员刘岩成说戏。老戏迷成群结队为《姊妹易嫁》捧场。《姊妹易嫁》演员在后台准备。
重现爆款,台前幕后都是“戏缘”
文化娱乐生活的日新月异,曾让吕剧的“爆款”隐入了时代记录中。近20年后,曾经是《姊妹易嫁》演员的龚鲁阳,成了这部戏复排的导演,“大家都很珍惜、重视复排。 ”
经典剧目还是要保持原汁原味,复排《姊妹易嫁》,导演演员从剧情出发,按照吕剧声腔标准重新排练,一招一式从程式规范入手,演员与文武场乐队紧密配合,重现经典。当然,为了在当下的舞台更好地呈现好戏,“乐队比以前强大了,并且还专门做了音乐配器。保留戏曲原始因素,增加了音乐性舞台张力,舞台表现更有力度。 ”
对于吕剧演员来说,这次复排来得特别激动,饰演父亲一角的施旭刚,14岁在戏校的时候,排练演出的第一部戏就是《姊妹易嫁》。施旭刚说年轻的时候,也曾演出过一二百场《姊妹易嫁》,不断找人物的感觉,踩准与台下观众互动的“点”。 “当时演到每一个地方都很受欢迎,有的戏迷看完戏来看我,说‘没想到你这么年轻能演老头! ’。 ” 40多岁了登台演出同一角色,施旭刚很是感慨,“做了父亲以后,更能演出父亲的感觉。 ”“一些老戏迷得知我们复排,一早就给我打电话,问买票的事儿,大家都对《姊妹易嫁》有感情。 ”
在第一时间“抢到”《姊妹易嫁》首场演出门票的郝盛云,与从市内各地赶来的姐妹们在永安大戏院门口集合,一起来看戏。郝盛云2006年退休之后就到处找地方学吕剧,还跟随吕剧大腕史萍学习。 “我们这些老戏迷一听说《姊妹易嫁》演出就都来了,特别高兴。乐器一响,心里就真恣。”郝盛云说多唱吕剧,觉得自己就年轻了,有特别享受的感觉。 “我真是希望能多看几场戏剧。 ”
复排是传承,也关乎文化院团改革
虽然四场《姊妹易嫁》的演出,观众满座,好评如潮。在张乐群看来,复排老戏还是有一定市场压力的,“老戏迷有,可是数量有限。 ”复排的意义更重要的在于传承,“我们讲文化自信,中国传统的文化、民族的文化不能丢,要发扬传承。 ”
从文化体制改革来讲,改革前后,吕剧团虽然合并了,但是吕剧演员们都在。张乐群说,吕剧演员都是自幼开始练的童子功,吕剧淡出演出市场后,演员们不管去演歌剧还是儿童剧总是还有戏曲情结在,“他们要找到自己,在舞台需要施展。”而且,青岛吕剧的牌子还在,“我们要保留这个品牌。”在复排中,歌舞剧院投入了人力物力,还从京剧院请来了“外援”,最终克服困难,让《姊妹易嫁》重现舞台辉煌。
“这次复排预想的效果都达到了。 ”张乐群介绍,很多老观众、老文艺界专家领导为《姊妹易嫁》点赞,“他们认为现场效果很好,希望我们能够保持住吕剧专业平台的水准。 ”
《姊妹易嫁》之后,“争取每年都复排一部经典老戏。”张乐群还透露,今年“青岛有戏”专场演出,京剧之外,戏迷们也会观赏到吕剧《姊妹易嫁》《墙头记》等,柳腔、茂腔也可能加入,“丰富地方戏曲的演出。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贾小飞 摄影 柳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