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早报】《光荣人家》首演 95岁原型舞台庆生

时间:2021-11-15 06:27:19 访问:1373

 

 


  首演日,又是庆生日。 11月13日晚,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话剧院演出的话剧《光荣人家》在城阳大剧院盛大首演。该剧以平度老人董成森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血火考验,为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家乡投身农村经济建设,还带动家族18人参军入伍的感人事迹为蓝本,为观众带来了一部感人至深的话剧精品。首演当天,恰逢董成森老人的95岁生日,一身军装、佩戴荣誉勋章的董成森老人亲临现场,不仅观看了演出,还接受了剧组和观众们送上的生日祝福。

  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一起为董成森老人庆生。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王雷 摄《光荣人家》剧照。 话剧院供图
  
  时代赞歌 致敬最可爱的人

  这部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话剧院演出的话剧《光荣人家》以青岛平度董成森家庭为生活素材创作。

  整个剧弥漫着浓浓的军旅之情,在编剧陈鹏看来,创作军旅剧应该赋予其不同的时代使命。“在这部戏里,战友情始终是董成军的一种精神寄托,他将这种对部队、对英烈的情感也传续到了下一代。”从老兵董成军到大儿子董志祥和孙子董玉飞,剧中展现了三代人的思想冲突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也正是因为这种父子之间、祖孙之间的心灵碰撞,使人们看到了家风的传承和信念的光辉。在采访中,编剧陈鹏和导演黄港反复提到一句话:我们想在国防使命日益神圣而艰巨的今天,发出一个强烈的时代呼唤:“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才能强国”。 “尤其是在新时代,为当代年轻人树立榜样,重塑偶像观,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无论什么时候,解放军才是这个国家的英雄和偶像。 ”导演黄港说。

  真情实感 从青年演到老年

   青岛市话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吴堃在剧中饰演主人公董成军,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时间和年龄跨度极大,对演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一句台词,闭着眼睛说、睁着眼睛说、用不同的语气和情绪说,都可能给观众传递不同的表达方式。 ”吴堃告诉记者,这是他首次出演一位年龄跨度很大的老兵,刚开始翻阅浏览了许多关于原型人物董成森老人的资料报道,把自己对“董成军”这一角色的认识加入话剧创作中,深刻地挖掘了这个富有时代感人物的灵魂。除了年龄跨度大,“董成军”这一角色还涉及大量的台词,十分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力。 “除了抢妆的时间,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时间我几乎是一直站在舞台上的。 ”

  有仪式感 如同走进博物馆

  如何展现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也成为了舞美设计上的一大难题。 《光荣人家》的舞美设计金卅在整个剧中强调了一种仪式感,用三组简洁的灰色底框呈现出一种博物馆的陈列式表演区域。 “这个戏有80多年的一个时间跨度,老人一生的变化如果通过写实的手法交代,舞台视觉上会有一种模糊感,缺乏戏剧张力。 ”金卅介绍,为了涵盖剧中多变的意境和空间场景,舞美从视觉上将董成军家庭的每一段历史故事都微缩在一个集中的空间里,来引导观众的观赏视角。同时,辅助灯光的变化来勾勒出一个个有轮廓、有层次感的时代环境。

  被誉为“灯光诗人”的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周正平担任该剧的灯光设计。他的大型舞台作品曾26次拿下 “五个一工程奖”、16个“文华大奖”,他表示,“这部话剧要讲究审美品质,要把现代审美传递给观众。在表达过程中,我们从舞台灯光选择、器具选择上用智能化设备来传递光的控制,最终实现情感浓烈、内心表达准确的观看效果。 ”

  家风传承 具有引领作用 青岛市话剧院院长傅维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文艺院团和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光荣人家》这部戏我们深入到‘文明家庭’中进行采风,根据董成森老人这个故事创作呈现在舞台上,这部文艺作品除了弘扬强军、爱军、建军、拥军、赞军的精神,也希望把好的家风,正能量传递给观众,这对于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

  来自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的军休干部李建新在观演中,眼睛里始终闪着泪花,他表示《光荣人家》让自己深受感动和鼓舞,“在过去的战争年代里,我们的老一辈革命英雄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怕牺牲,我作为一名军队退休干部,要永远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忠于党、忠于军队。通过董成森的家庭我也看到了一个军人家庭的本色,家风是祖国的未来。 ”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